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4日电 (王爵 黎涛)在大家的印象中,蒲公英是路边的杂草,但南充市顺庆区双桥镇五通山村村民通过种植实践,杂草成为了致富的“金苗苗”。23日,在该村中药材种植基地,一片繁忙,村民正忙着收割叶子以及蒲公英根部,随后并将其洗净晾晒制作成蒲公英茶叶。
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,味甘、苦、性寒,具有苦以开泄、解毒消肿、清热解毒等功能,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,其叶一年可以成熟7至9次,根部一年一熟。
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寇雄介绍,2018年,该村“两委”成员便带领村民种蒲公英,目前达到了500多亩,成为了四川省内最大的蒲公英种植基地。为了延长蒲公英的产业链,增加其附加值,村里第一时间成立了南充市顺庆区青禾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建起了蒲公英加工厂房,进购了杀青机、炒制机、烘干机、揉炼机等设备,利用蒲公英根与叶加工制作蒲公英茶。目前蒲公英茶已经不仅注册了商标,还搭上了电子商务的“快车”,通过线上渠道,茶叶还远销广东、福建、海南、浙江等地。
“仅2019年蒲公英茶的营业额就接近200万元,极大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。产业成型,村上打算走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,目前村里蒲公英博物馆也在筹备建设中。”寇雄说。
据悉,五通山村作为“插花村”,有贫困户32户107人,以蒲公英、瓜蒌等中药材种植为主的脱贫攻坚产业成了村上贫困户的主要来源。32户贫困户或入股分红、或承包管服责任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。目前,全村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,从去年情况来看,产业园已经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万多元。(完)
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:本网或中国新闻网·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新社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:中国新闻网·四川新闻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:XXX(非本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 联系方式:中国新闻网·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 法律顾问: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