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峰如簇,村道似练。宽敞的村道公路边,一栋新建的房屋映入记者眼帘,这是顺庆区芦溪镇兴阳山村75岁贫困户雍井忠的家。两室一厅,厨房、厕所一应俱全。厕所的地面和墙面还贴上了瓷砖。左边的卧室里,帮扶单位送的电视机摆在显眼位置。另一间卧室里放着崭新的衣柜。“也是 帮 扶 单 位 送的。”看着自己的新家,雍井忠开心不已。
“五改三建”、建产业园、硬化村道公路顺庆区多措并举实施脱贫攻坚,解决贫困村、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。日前,该区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了市级脱贫验收。
“我的身体差,家里又没有固定经济来源。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越来越破败。”谈起过去,雍井忠面露愧色,老房子屋顶漏雨、四壁透风,已经不能住人。正当雍井忠为住房问题发愁时,“党和政府送来了及时雨。”D级危房新建,让他和老伴在古稀之年住进了新房子。赶在冬天到来之前,一家人搬进了新家,再也不用担心淋雨受冻了。
和雍井忠一样幸运的还有渔溪乡渔溪桥村的贫困户何胜友。他用政府的补助资金修建了一栋新房,灰墙红瓦,还安装了棕色的防盗门,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。“年初就搬进来了。”如今,他家的房子里水、电、气全通,还购置了液晶电视机,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。
安居方能乐业,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、保障民生的重头戏。近年来,顺庆区累计投资9000余万元,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492户,2万余人受益。“今年计划改造农村危旧房317户,目前已竣工90%以上。”顺庆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熊红说。
金秋十月,龙桂乡五通山村100余亩瓜蒌迎来了丰收。在瓜蒌收购点,商贩们把村民送来的瓜蒌过磅称重后,便算账付款。手里攥着一大沓百元钞票,该村贫困户赵世富笑了。
“说起来羞人哟,我都是快70岁的人了,还是个贫困户。”赵世富的身体较差,又要照顾多病的妻子和残疾的儿子,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。“我一直在想,怎样才能摘掉这让人脸红的穷帽子。”
村上建起瓜蒌产业园后,赵世富终于找到了脱贫增收的门路。“如今在家门口打工,既能赚钱,还能照顾家人。”这次卖瓜蒌,他收入3000余元,加上平时在产业园打工,再在家里搞点养殖业,“赚钱的路子多了,脱贫也有了希望,我的腰杆也直了。”
“我们村有32户贫困户、106人,都在发展产业中尝到了甜头。”五通山村党支部书记寇雄说。
“今年,我区坚持产业园区、庭院经济、乡村旅游三翼齐飞,按照产业打底、旅游增收的思路,全区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12个。”熊红说,该区在双桥、芦溪、李家等乡镇连片打造晚熟柑橘基地3万亩,在辉景、桂花、龙桂等乡镇建成核桃、藤椒等木本油料基地1万亩。“保证一村一产业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。同时支持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,促其快速增收,这是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重要举措。”熊红说。
双桥镇袁家沟村,4米多宽的村道公路如绸带一般,在山间蜿蜒盘旋。“这条路是才修好的。”村民袁家慧介绍,现在只要不下地里,脚上基本不沾泥。
从袁家慧家到双桥场镇仅两公里多路程,遇到逢场天,袁家慧的丈夫就会骑上摩托车,搭载蔬菜和鸡蛋到场镇上卖。过去道路又窄又烂,她丈夫上街卖鸡蛋摔过多次,“现在方便得很,一会就到。”
“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,要修就修好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彭尚文介绍,目前,该村已建成环形村道。“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,我村还修建了产业便道,目前已经修了700余米,后期计划将所有产业道路硬化。”
要致富,先修路。近年来,顺庆在农村道路建设上下功夫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县乡道路22条、238公里,村道1311公里,通乡、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%。
熊红介绍,该区今年将完成新(改)建贫困村村道100余公里,目前已完成90%并实现通车。预计年底前所有贫困村将实现道路“村村通、组组通、户户通”。
累计投资9000余万元,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492户,2万余人受益。 今年计划改造农村危旧房317户, 目前已竣工90%以上。
全区建起12个脱贫奔康产业园。在双桥、芦溪、李家等乡镇连片发展晚熟柑橘基地3万亩,在辉景、桂花、龙桂等乡镇建成核桃、藤椒等木本油料基地1万亩。
全区建成县乡道路22条、238公里,村道1311公里,通乡、 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%。今年将新(改)建贫困村村道100余公里,目前已完成90%并实现通车。(赵效泉)
今年10月7日至10日,第二届“中非国际电影节”在南非开普敦举办。电影节包括开闭幕式、影展、论坛等活动,…[详细]
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9周年纪念日。了解孔子,是了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方式之一。他的思想并不受时代…[详细]
今年9月23日是中国第一个“农民丰收节”。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,几千年的农业实践深刻地…[详细]